티나는꿀단지

防睡駕十誡

  • 撰写语言: 韓国語
  • 基准国家: 所有国家country-flag
  • 其他

撰写: 2024-05-04

撰写: 2024-05-04 16:33

1. 醉駕比疲勞駕駛更可怕
參加完酒席後的隔天駕駛,很容易伴隨疲勞駕駛。飲酒的情況下,有酒精濃度檢測器可以測量血液酒精濃度,但疲勞駕駛則沒有取締方法,完全仰賴駕駛者本身。飲酒可以叫代駕,即使意識模糊,也還有意識存在;但疲勞駕駛在駕駛過程中,會突然失去意識,變成『開車的無駕駛者』狀態,因此更加危險。

2.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第一名是疲勞駕駛
國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結果顯示,事故原因第一名是疲勞駕駛(21.4%)。高速公路行駛時,睡了6~7小時的人,比睡了8小時的人,發生事故的可能性高出兩倍。睡了5小時以下的人,危險性更高達4倍。

3. 瞬間的睡意,疾馳100公尺
因疲勞駕駛導致的交通事故,大多數是正面碰撞或越線肇事,最終導致至少一人死亡的致命事故。駕駛過程中,如果打個2~3秒的盹,以時速100公里以上的速度行駛時,至少會行駛100公尺,時速80公里則會行駛60公尺,這些距離都會超出駕駛者的控制範圍,在駕駛過程中出現嗜睡狀態,就會發生重大的交通事故。

4. 力大無窮的人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眼皮
駕駛過程中感到想睡,與其壓抑,不如順從。俗話說『力大無窮的人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眼皮』,在安全的地方小睡10分鐘左右。疲勞駕駛的初期症狀是駕駛者頻繁打哈欠。感到想睡、眼睛痠痛或疲勞,無法集中精神駕駛。偶爾會錯過道路標誌,或出現幾秒鐘像睡著一樣的嗜睡現象。疲勞駕駛的駕駛者中,相當一部分不是體力較差的老年人,而是健康的20、30歲的駕駛者,這一點也不容忽視。

5. 注意週末駕駛
對於汽車而言,駕駛者就像運動中的教練兼選手。一旦握住方向盤,從發動引擎到熄火下車的這段時間,駕駛者都必須全神貫注於安全駕駛。特別是週休二日制度確立後,利用週末進行長途駕駛時,最好避免夜間和凌晨駕駛。如果不得不於這些時段駕駛,則應駕駛2小時後休息一段時間,或輪流駕駛。長途駕駛的前一天,駕駛者應避免過度飲酒和勞累,並確保充足的睡眠。

6. 冬季安全駕駛的敵人-暖氣導致的疲勞駕駛
為了避免睡意,確保安全駕駛,車內舒適的溫度應保持在21~23度,冬季疲勞駕駛的主要原因是暖氣的溫度。在零下的天氣,如果將暖氣開到很熱,駕駛過程中很容易感到想睡。暖氣的出風口方向,應朝向擋風玻璃或腳部,而不是臉部;為了維持車內舒適的溫度,最好將溫度調節桿放在冷風和熱風的中間位置,並稍微提高風量。大多數駕駛者在使用暖氣時,會將溫度調節桿調到最底端,並用風量來調節溫度,這是錯誤的使用方法。此外,每小時打開車窗,用充足的室外空氣進行通風換氣也很重要。在密閉的狀態下駕駛車輛,自然會導致缺氧,從而引起睡意和注意力下降,導致疲勞駕駛。

7. 返家途中、旅行返程,注意疲勞駕駛

無論駕駛經驗如何,從緊張的工作中解放出來,並接近目的地時,在放鬆的精神狀態下,更容易使用手機、吸菸、看電視,加上疲勞,很容易導致疲勞駕駛,造成重大意外。返家途中,盡量避免行駛第一車道等靠近中央車道的道路,在雙向兩線道道路上,應與中央線保持距離行駛,在四線道道路上,也盡量使用右側車道。

8. 睡意也會傳染
長途駕駛時,通常乘客會在旁邊睡覺,而駕駛者則與睡意和孤獨作鬥爭,繼續駕駛。特別是副駕駛座的乘客,可以與駕駛者進行輕鬆的交談,協助駕駛者安全駕駛。

9. 晚上10點~凌晨6點避免駕駛!
疲勞駕駛導致的事故,正如預期般,凌晨時段最多。但下午2點左右的午餐後時段,是第二危險的時段。特別是晚上10點到凌晨6點之間的駕駛,與其他時段相比,發生疲勞駕駛的可能性高出4倍。這個時段通常是人體生理節奏需要睡眠的時候,如果勉強駕駛,就會因過度勞累而提高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。人體以24小時為基準,每個時間段都有各自的活動範圍,特別是這個時段,體溫、血壓等都會下降,不適合駕駛。

防睡駕十誡

评论0